第40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你了解中医吗?
Description
中国古代科学内容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大多数已经融入了现代科学体系。而目前仍然自成体系并且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当属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是利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体系,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其中的关系并进行诊疗的学科。
中医的生理病理学以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为基础展开。中医的五脏六腑是人体脏器的总称。“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
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和藏血。疏泄是指肝可以疏通全身之气,使身气和畅,情绪稳定。藏血是指肝可以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心主血脉和神明。心脏与血脉密切相连,调控着全身血液的运行。同时,心脏主管思维、感觉、记忆等与意识相关的活动。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和统血摄血。运化水谷指的是脾将食物消化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统血摄血则是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出血。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治节。呼吸功能很好理解,指的是肺控制着呼吸的节奏和深度,进行外部氧气和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交换。治节指的是肺调节全身的气机,与皮毛相应,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相互协调。
肾主藏精和生长发育。藏精指的是肾贮藏精气,以供养全身。生长发育则是控制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人体的精气有两种,一种是先天之精,受之父母,是人体的根本;另一种是后天之精,主要是脾胃从人体摄入中转化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精力体力的重要基础。肾主水、主骨,生髓、生发,肾脏虚亏会导致精气神不足 。
六腑包括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的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水谷”即饮用水和谷物,通俗地说,就是人体摄入各种水和食物,然后六腑接受、运输和转化这些营养能量。
胃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和消化食物。胆的主要功能是排泄胆汁,帮助消化和代谢。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水分,将身体的废弃物排出体外。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胆、肾、膀胱、大小肠等。三焦是人体运行的主要通道,三焦负责疏通全身气节,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三焦不通,会出现气、水液代谢异常。
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密不可分。而串联起五脏六腑的桥梁就是经络。它们通过经络系统连成一体,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例如,肝与胆相表里,肝的疏泄可以促进胆的排泄胆汁,所以成语中才有“肝胆相照”的说法;脾与胃相表里,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和依存,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将“脾胃”连起来说;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的气化作用可以促进膀胱的贮尿和排尿。
中医的诊疗主要包括诊断和辩证两个方面,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最基本方法。
望诊就是尽可能详细地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表情神情、体态姿态等外部特征,获取有用的身体信息和病情状况,为后续的诊疗提供依据。
闻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声音,包括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喘息声等;二是闻味道。闻病人口腔的气味、身体的体味以及腋下的味道等。通过听和嗅取得的病情信息可以和望诊了解的信息相结合,以便医者进一步判断。
问诊,顾名思义就是问询。医者会详细地询问病人身体感觉、症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遗传病等情况获取病情资料。通过询问,医者可以初步确定用药方案和禁忌。
切诊的“切”就是通过亲自接触病人身体来判断症状。最基本的切诊方法就是切脉,观察病人的脉象是否平稳。更进一步的切诊方法是用手接触病人感到不适的身体部位,比如腹部疼痛的病人,可以轻轻按压腹部,找到他具体疼痛的位置,判断患处有没有硬块等等。切诊相比其他三种诊断方法,更偏向内部,主要用来了解病人的气血运行状况和内部器官的状况。
对病人病情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医者就可以对患者的证候作出初步判断了,这个过程就是辩证。中医将病人的证候分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组八类,统称“八纲”。
慢性、抑制性的疾病属于阴证。病情较急、代谢旺盛的属于阳证。
同时存在发热、恶寒症状,且脉象浮弱、舌苔无明显变化的属于表证。出现单一的发热或恶寒症状,且脉象较沉、舌苔改变明显的属于里证。
寒证则分为外寒和内寒。外寒指的是寒邪侵袭引起的恶寒、发热、脉象浮紧等证状;内寒指的是阳气虚衰导致脏腑功能减弱,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肢体寒冷等。外感热邪或阴虚阳盛所表现出的生理亢奋、热躁,属于热证。
人体正气衰弱,五脏功能减退表现出的证候,如气短、心悸等,属于虚证。患者因疾病出现的痰多、气喘、腹痛等属于实证。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初步了解患者病情之后,医者再根据疾病性质、疾病发生部位及深浅等情况综合分析和辨别疾病的证候,并根据患者表现的证候进行对证治疗。
中医,不仅是治疗疾病、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宝库,更是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展望未来,中医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