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China Lifestyle Journeys第32期:生旦净末丑,锣鼓声相递。中国的戏曲文化你了解吗?
第32期:生旦净末丑,锣鼓声相递。中国的戏曲文化你了解吗?

第32期:生旦净末丑,锣鼓声相递。中国的戏曲文化你了解吗?

Update: 2023-07-27
Share

Description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在中国原始部族的祭祀仪式中,广泛运用着拟态装扮的歌舞表演,这种原始装扮型的表演,在岩画、陶器中可以找到一定的痕迹。

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宫廷中出现了活跃的优戏活动和专职的艺人——优人。这一时期,优人模仿各种人生情境来进行装扮,融入调笑性的插科打诨,从而取得某种喜剧效果。

汉代将表演艺术称为“百戏”。短剧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宋代,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戏曲样式——南戏出现了。南戏盛行于浙江沿海,温州被称为南戏的发源地。南戏原来是歌舞小戏,采用了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方民间乐器和歌谣。元朝统一之后,南北戏曲交流频繁,互相促进,表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元杂剧也称“北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等艺术形式基础上逐渐产生发展的,采用最多的则是当时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流行歌曲,形成一种以北曲来演唱故事的戏曲形式,并出现了比较出名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以及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和《赵氏孤儿》。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动天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汉宫秋》的作者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讲述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个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了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代文学家白朴创作的杂剧,取材于唐人陈鸿的《长恨歌传》,讲述的是从长生殿乞巧盟誓到安禄山叛乱、马嵬坡哗变,唐明皇被迫赐死杨贵妃的故事。

《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赵氏孤儿》是四大悲剧中最有“悲壮”感的作品。词曲中所倾注的激烈悲愤情绪,渲染出炽烈的悲剧气氛。

明清是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戏剧高峰,出现了许多名家名作,比如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南安太守杜宝有个十六岁的女儿,叫做杜丽娘。在一个春日里,杜宝下乡劝农。杜丽娘趁着父亲外出去花园游玩,困倦之中梦见一个折柳书生。梦醒之后,杜丽娘思君而不得,从此一病不起,终至病入膏肓。临死之前,丽娘嘱咐家人把自画像藏于牡丹亭的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与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挖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摇身一变成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牡丹亭》自问世以后,便被视为古典爱情戏剧的杰出代表。

戏曲凝聚了传统艺术之精华,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代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核心课题之一,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戏曲必将做出新的伟大贡献。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第32期:生旦净末丑,锣鼓声相递。中国的戏曲文化你了解吗?

第32期:生旦净末丑,锣鼓声相递。中国的戏曲文化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