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China Lifestyle Journeys第36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人情与关系
第36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人情与关系

第36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人情与关系

Update: 2023-08-24
Share

Description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儒家思想中的人际关系理论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规范。

在内部人际关系中,封建伦理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孝”。这种“孝”,既有积极部分,比如对长辈的尊重、侍奉。也有在今天看来不合时宜的内容,即唯父命是从,不得有任何的违逆。从现代社会的进步观念来看,这是一种“愚孝”。

关于孝道的论述,最经典的当属元代学者郭居敬收集的《二十四孝》,这是古代“孝道”理念的精华。后人将《二十四孝》里每个故事都配上连环画,称之为《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中不乏打动人心的故事,比如刘恒(héng)亲尝汤药。有一次,刘恒的母亲薄(bó )太后患了重病,随后一病三年,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日夜守在母亲床前,等母亲睡着了,才在旁边睡一会儿。刘恒还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必先亲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有没有其他问题,确保稳妥之后,才给母亲喝。

但同时,《二十四孝图》中也记载了在今天看来很不合情理甚至让人觉得恐怖的故事,比如“郭巨埋儿”。晋朝人郭巨原本出身贵族,后来家境中落。郭巨育有一子,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内心十分忧虑。他认为,长此以往这个儿子肯定会影响自己侍奉母亲。于是,郭巨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生。我们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侍奉母亲。”于是,郭巨和妻子来到空地挖坑,准备埋掉儿子。当他们挖到两尺深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仅可以更好地奉养母亲,而且也能养活孩子了。郭巨的故事历来存在争议,有人认为郭巨“至孝之人,善莫大焉”;反对的人则认为郭巨对母亲有孝,却对儿子无情,如果没有拾得黄金的幸运,岂不是真的要杀了孩子?而且郭巨的母亲那么喜欢孙子,郭母如果问起孙子,又该如何回答呢?估计老人会悲痛欲绝。这种结果岂不是更大的不孝!

除了父慈子孝,内部人际关系还有“长幼有序”与“夫妻和睦”。

“长幼有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在兄弟之间,提倡兄友弟恭,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东汉名士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最小的梨吃。长辈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年纪最小,理应拿最小的梨吃。”其二是在长辈和晚辈之间,晚辈要尊敬和礼让长辈,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两方面合起来,便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夫妻和睦”则强调夫妻要互相尊重敬爱。处理家庭事务时,要分工协作。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奔波,努力工作。妻子作为当家主母,治家理财,管理家庭日常事务。当然,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家庭关系被不断地重构,家庭成员的分工也有了更多的模式。

在外部人际关系中,古代社会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是关于友谊的论述。

提到中国古代的友谊,人们最先想到的想必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了。俞伯牙是楚国有名的琴师,擅长寓景于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时,想象着巍峨的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继续弹琴,志在流水,钟子期马上领悟,说道:“我仿佛听到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总能从琴声中领会到其所思所想。伯牙惊喜万分,一直以来,自己用琴声表达的意境,很少有人能领悟,而钟子期竟说得分毫不差。俞伯牙与钟子期一见如故,相约来年中秋再会。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古代友谊的典范,正所谓知音难觅,后来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来表示这种深刻的友谊。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颇具才能的青年叫管仲,又名管夷吾。管仲与鲍叔牙是交情深厚的好友。管仲家境贫困,他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的时候,本钱都是鲍叔牙出的,但最后的利润却是管仲分的多一些。鲍叔牙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后来鲍叔牙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而后小白被立为桓(huán)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向桓公力荐管仲。桓公不仅没杀管仲,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也成为了著名的强国。

管仲后来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钱的时候往往自己多占一些,而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他知道我家贫。我曾在官场浮沉,多次升迁又贬谪(zhé),鲍叔牙不把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赶上好的局势。我曾多次在打仗时躲在鲍叔牙身后,他不认为我是胆小鬼,知道我家中还有母亲需要奉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人便用“管鲍之交”形容互相了解、共患难的生死之交。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友谊的最高境界被称为“知己”,因为最好的朋友往往是最了解我们、最懂我们的人。除了了解对方,至交还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见,友谊中凝结了传统价值观的精华:既有互相了解、互相扶助的“仁爱”,也有坚持道义和信仰的“大义”。

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它外化为人际关系中的具体要求,规范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对于传统人际关系规范,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平等、尊重、友爱的态度去经营我们的人际关系。

Comments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第36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人情与关系

第36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人情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