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破土而出学校教育关注人的“工具性”而非“独特性”,而我的终生学校……
学校教育关注人的“工具性”而非“独特性”,而我的终生学校……

学校教育关注人的“工具性”而非“独特性”,而我的终生学校……

Update: 2025-04-21
Share

Description



我们总被教育要考高分、进名校,却很少思考:上学究竟为了什么?在姝亚的故事里,答案藏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从小镇做题家,到出国读博,她曾被老师否定努力,在"唯成绩论"的环境里格格不入,却在持续追问中找到了自己的成长路径。


这不是一个天才学霸的故事,而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与环境的碰撞中,慢慢长出自己的“独特性”。当我们跟着她重走这段成长路,从上下学路上的自我对话,到探索与复杂情绪共处的不同方式,再到敢于把人生当作一场开放实验的勇气,当"好好生活"成为每个人必须补上的一课,或许我们终将明白:终生学校不在别处,而藏在我们主动创造的每一刻里。


【对谈者】

嘉宾:姝亚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在读博士生

兼职心理咨询师&全职生活实验家

理想生活是保持自在的孤独和充盈的自律

主持人:姝颖

一出学社全人导师


【收听线】 

00:19 更想聊的不是“怎么好好上学”,而是“怎么好好生活”

02:20 从小学到读研读博,是什么样的体验

07:25 两个至今让我没有办法原谅耿耿于怀的时刻 

10:27 当我意识到环境不对劲时,我的三大支持

16:51 自我空间就像个过滤系统,让我们能安全地消化处理信息

19:30 我曾经的学习生活中或者集体生活中丢失的一课

27:00 若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完成学校要求的话,那我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学生

30:15 终生学校其实就是探索自我价值、建立与世界关系的场域,而这些不一定发生在四四方方的教室里

32:11 当我们只关注角色责任时,往往会忽略作为"人"的基本需求

33:47 学习最终的意义是发现自己的独特性,这绝对不在一个真空的,单纯的没有与复杂社会打交道的环境里面找到的

37:59 不需要被动地等待快乐的降临,不需要被动地被愤怒被嫉妒拉扯

44:14 人如何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

49:06 "爱自己就不要有评判",这其实是个迷思。人不可能完全没有评判

51:16 如果终点是发展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实验是过程,那工具箱就是100种自我对话的方式

56:38 轻启动往前迈一小步,努力不必做到满分

01:04:14 我们总以为30岁、40岁就能游刃有余,但事实上永远都在颤颤巍巍地学习如何全权掌控自己的人生

【联系我们】 

欢迎订阅公众号「一出学社」与我们取得联系,获取更多信息。

如果想成为一出的学习者、共创者,欢迎添加小出的微信:OneEduAssistant

我们在一出等你。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学校教育关注人的“工具性”而非“独特性”,而我的终生学校……

学校教育关注人的“工具性”而非“独特性”,而我的终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