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两度休学,我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地成为“完整的人”
Description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父母的恐慌往往先于思考——成绩掉队怎么办?社交脱节怎么办?未来被毁怎么办?但比答案更迫切的,或许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究竟在恐惧孩子的“堕落”,还是恐惧自己无法面对“非常规”的人生脚本?
当孩子偏离轨道,大多数家庭会陷入彼此消耗的困局,却鲜少有人追问 ——
为什么父母总想当“救世主”,而非“同行者”?在这场对话中,没有励志的逆袭故事,只有一对普通父母如何从焦虑中长出定力,在忧虑中学会接纳,最终看清了一个真相: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许是以身作则地做一个 “完整的人”。
如果你也在经历亲子关系的阵痛,或对教育有更开放的期待和想象,来听听小佳的故事吧,它让我们看到,当家庭放下纠正与追赶的执念,另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对谈者】
小佳 热爱生活的创业者,支持孩子两度休学
竹晞 一出学社社长
【收听线】
00:22 女儿两次休学,一次在14岁,第二次是17岁
03:30 我当时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等待,唯有等待
06:53 休学后母女经常的深夜谈心,是「最珍贵的时光」
10:45 孩子对自己的高要求,考试焦虑
13:48 孩子提出想看心理咨询,她说 “我想知道自己怎么了”
15:52 我真的很相信我的孩子
18:46 我发现很多孩子并不需要父母那么理解他
20:24 从母爱泛滥,到刚刚好的妈妈,再到活在当下的妈妈
23:06 “休学不代表有问题,不休学不代表没问题”
26:03 放下自己的内心戏,真正地看见孩子
32:18 “你们能这么支持孩子,还不是因为有钱?”
38:29 玩手机这件事:娱乐化→工具化→伙伴化
41:22 花钱、用手机、时间管理,或会失控,更是成长
44:03 孩子不去学校,可能不是厌学本身,而是厌学校、厌同学、厌老师、厌社会,甚至厌自己
47:38 先回到生活本身去做一些具象的事情
50:49 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有共同的目标跟方向
54:35 去玩水,去疯跑,去采更多雏菊
㊟ 《我会采更多的雏菊》,作者:纳丁·斯特尔(Nadine Stair),写于87岁
【联系我们】
欢迎订阅公众号「一出学社」与我们取得联系,获取更多信息。
如果想成为一出的学习者、共创者,欢迎添加小出的微信:OneEduAssistant
我们在一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