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二部分 情绪分类及生理机制
Description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
第二部分情绪的分类及生理机制
(一)情绪的分类
1.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①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天生的,不学而能的。普拉切克提出了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和信任八种基本情绪。
②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复合情绪可以由一种基本情绪与相邻情绪混合产生,也可由一种基本情绪与相距较远的情绪混合产生。
2. 从情绪体验的性质和对人的活动的影响来看,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①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
②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过于强烈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
(二)情绪状态及其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比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 心境:
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持续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甚至更长。
2.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的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 应激:
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的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个体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加拿大学者汉斯把这种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征,应激的适应性综合征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 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
2.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其作用的大小同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愿望有关。
3.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大脑中有两个基本的情绪系统,即趋近系统(促进欲求行为,产生积极的情绪)和退缩系统(从厌恶刺激源撤退,组织对威胁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消极情绪)。和情绪产生有关的脑组织包括:
1. 前额皮层
实验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情绪有关,右侧则与退缩系统和消极情绪有关。
2. 杏仁核
杏仁核对识别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实验证明,双侧杏仁核损伤的病人对恐惧和愤怒声音的识别有困难,对厌恶刺激也无反应。说明杏仁核对识别威胁或危险线索是重要的。
3. 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海马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扣带回前下部主要与情绪加工有关,扣带回后上部主要与认知功能有关。
4.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网状结构对情绪的激活也有重要的影响。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分,既接受外部刺激向上传递,以激活情绪状态,又接受来自中枢的信息,向下发放可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中转站。
5.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
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处于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而处于消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