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二部分 学习理论、规律、迁移
Description
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学习
第二部分学习的理论、规律、迁移
(一)学习的认知理论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顿悟是指有机体在复杂事物或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对问题情境中复杂关系豁然贯通的过程或阶段。格式塔心理学家用顿悟来解释动物乃至人的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其基本内容有两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取决于在解决当前问题时心智对眼前的情境结构的分析,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景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由于思维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而且思维本身具有组织力,能够填补情景的缺口或缺陷,因此服从知觉的组织律。
2.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托尔曼认为一个完整的行为由外部环境或内部生理状态激发,经由某些中间变量表现行为和反应。要分析一个完整的行为,必须考虑个体的认知即中介变量。
(1)位置学习
托尔曼等人的位置学习实验认为,白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动作而是关于迷津的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事件的顺序、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而位置学习就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当前情境与达到目的的手段、途径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2)潜伏学习
托尔曼等人的潜伏学习实验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可能出现学习,只是由于没有受到强化,学习效果没有表现出来。托尔曼将这种学习称为潜伏学习。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什么是“学习”和“学习者”提出了新的看法。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和行为主义不同,建构主义更重视新旧经验反复、双向的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他们认为我们头脑中存储的知识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们在自己经验背景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种假设或解释。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既有经验,与从环境中感受的感觉信息进行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
(2)学习观
①主动建构性: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②社会互动性:学习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的协商、互动和协作对于知识建构有重要的意义;
③情境性: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教学观
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②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③注重协作学习;
④注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三)认知与动作技能学习
(1)认知学习
1.认知学习的含义
认知学习是指以认知加工过程为对象的学习。认知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认知学习与学校教育和个人能力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认知学习的种类
根据参与学习的认知过程的特点,认知学习可以分为初级认知学习和高级认知学习。
(1)初级认知学习:指以初级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学习,如知觉学习。人的知觉能力会随着训练而逐渐改变。这种改变一旦获得,就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2)高级认知学习:指以高级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学习,如语言学习。高级认知学习中包含了一些初级认知学习的因素,如在语言学习中包含了语音分辨和字形感知等。
3.认知学习的特点
(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2)阶段性和连续性;
(3)层次性和逆层次性。
(四)动作技能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动作方式。
1.动作技能的种类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连续技能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打字、滑冰、弹琴等。这些技能中动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的、可以直接感觉到的开端与终点。非连续技能指具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少于5秒),如投掷标枪、伸手推门、挪动棋子的位置等。
<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